(一)
2017年,中國農林牧漁總產值將近11.2萬億,中國自己的養殖業和種植業,為13.9億中國人民的肉蛋奶供應以及糧食安全,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承擔了這其中90%多的供給量!
與此同時,在養殖端,中國每年的養殖糞污,在統計的大概有38億噸,這其中綜合利用率估計連一半都不到,也就是說直排入土地水體的有將近一半以上!
而在種植端,中國的化肥利用量更是高達6000萬噸(折純)使用量世界第一,而有機肥的使用,不到化肥的十分之一,約600萬噸,畝用量和總量都遠低于世界平均值!
一方面是曾經被農民當做寶貝的養殖糞污遍地流,一方面是化肥不要錢似的遍地撒,巨大的資源配置失衡——養殖糞污和化肥流失,成了我國最廣大的農村面源污染源。
如何整合這些錯位的資源,如何拯救中國的化肥化農業,這是擺在所有農業從業者面前的巨大難題,也是農業巨大的機會!
要想破解這個扭曲的難題,首先當然是從養殖業入手:養殖糞污如果還是像上世紀一樣變成肥料,進入種植端,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污染問題,還可以破解中國種植業對化肥的巨大依賴,從此走上高品質發展的康莊大道!有機農業和無公害農業似乎前途一片光明!
那么,養殖糞污如何進入土地?
20世紀50-90年代在中國農村工作的人,對畜禽糞污做肥料,簡直是熟的不能再熟:堆肥、漚肥、收集人糞尿!為了多打糧食,甚至為搶糞打架斗毆,沒有什么是那幾代偉大的中國農民不敢干的!
為什么21世紀,曾經被農民視為寶貝的糞污,卻成了困擾行業發展的巨大絆腳石?
是農民變了,還是糞污變了?
首先變的,當然是農民,他們越來越少的使用養殖糞污做肥料了:
相比糞污的臭氣熏天,化肥干凈衛生;
相比堆肥漚肥,化肥簡單好用,不用翻堆倒騰;
相比有機肥的緩慢效果,化肥效果更加快捷直觀;
相比有機肥使用的緩慢機械化,工業化的化肥早已經可以實現機械播肥!
凡此種種,畜禽糞污一下子跌落神壇,萬劫不復!
其次變的,就是養殖糞污本身!
首先是中國養殖數量的激增,直接產出了巨大量的養殖糞污,30億噸這個數量,已經是現在新農村的勞動力結構(38607部隊:婦女老人兒童),不能消化掉的了,他們沒有勞力,也沒有動力去用傳統的方式實現養殖糞污的堆肥化!
其次是養殖糞污的質量,已經是不能直接還田了!點解?超標的重金屬抗生素,這些工業化養殖中的殺手锏,已經把自己做肥料的路也給切斷了!
傳統養殖的糞污,也是要處理才能還田的,但兩者是有根本區別的:一是重金屬的含量上,現代飼料有著更高的重金屬含量,變成糞后處理起來更加有難度;二是畜禽飼養中抗生素的使用,在無抗養殖沒有普及的今天,是糞污處理不可能繞過去的一道坎,只是相對重金屬,抗生素要好處理一些罷了。
有以上這兩點,就意味著養殖糞污的處理,不是一個簡單的投資的問題了,也是技術和理念的激烈爭鋒!
首先就有人直接轉變了糞污處理的思路:不能資源化做肥料,難道還不可以能源化做燃料嗎?沼氣,沼氣發電,難道行不通嗎?
但是,做成沼氣后,沼液沼渣怎么處理呢?——還田!
最后還是繞不開養殖糞污的肥料化之路!
(二)
養殖糞污處理,拋開各種理論和利益之爭,從實用角度和實際利用效果來說,最終走肥料化利用,才是最根本的出路:糞,做成肥,最后還田——沒有什么比這更合理的了!
既然肥料化這么順理成章,理念之爭已經明了,為什么中國養殖糞污處理還是這么落后?
那就是技術和投資的問題了。
首先在中國國內,養殖糞污肥料化,主要方式有堆肥、烘干等,堆肥又細分出好氧堆肥、靜態堆肥等,烘干又分成中溫發酵罐、高溫烘干筒等。
堆肥和烘干,二者又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:堆肥主要借助養殖糞污自身的有機物屬性,在添加了專用的發酵菌和秸稈類農廢輔料以后,靠發酵菌的繁殖生長活動把有機物料進行分解,自身產生巨大的熱量既可以把物料水分蒸發走,又可以把物料中的致病菌、蟲卵、害蟲等殺死,在發酵進程結束時,有機物料已經完全腐殖化了,而且在做肥料還田時,不用擔心致病菌、害蟲等等的影響。
烘干,是處理養殖糞污最簡單粗暴的方法:不管是什么糞污,不管水分多高,就是一個字:烘!
單從去水效率來說,烘干無疑是最有效率的,它就是單純的利用外源能量(煤、電、氣),生生把養殖糞污里的水份給蒸發出去。依靠堆肥20多天才能做到的事,靠烘干僅僅七八個小時就可以完成,由此可見烘干的巨大威力。
但是烘干工藝在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環保的大環境下,已經行不通了:除卻巨大的能耗是養殖企業或處理廠不能承受的之外,烘干產生的惡臭氣體處理成本也是巨大的,甚至高于烘干糞污的能耗成本!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本來就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淘汰的,由此可見,烘干這種逆潮流的工藝,是注定要失敗的!
剩下的路,只有堆肥還算靠譜!
(三)
堆肥,作為一個行動派的解釋就是:在人工控制下,在一定的水分、CN比、溫度、通風條件下,通過專用發酵微生物的發酵作用,將狀態不穩定的有機物料轉變為穩定狀態的腐殖質的過程;如果再簡化一點表述,就是:將糞變成肥的過程,就叫堆肥!
由于是依靠養殖糞污自身的有機物屬性,在發酵菌參與下進行的生物發酵進程,堆肥一般都有個過程:按目前比較流行的工藝方法,一般堆肥高溫階段會持續15天左右,整個堆肥過程一般在25-30天左右(不包括陳化進程)。
堆肥對場地有一定的要求,一般需要有專業的發酵場地,以及配套的堆肥設備;對于水分較高的畜禽糞污,堆肥過程中還需要一定的秸稈類農廢做輔料;最后,還需要有專用的發酵菌。
總結一下,堆肥在場地、設備投資、發酵時間、輔料需求上,相對有較高的要求。這是堆肥發酵處理養殖糞污的一大突出特點,也是很多養殖企業在考察堆肥技術時,比較關注的幾點。那么在實際處理效果上,堆肥到底有沒有優勢呢?
答案是肯定的!
首先是處理效果上,堆肥發酵可以實現養殖糞污的無害化,這里的無害化指的是養殖糞污經過堆肥發酵處理以后,可以作為肥料安全還田,即使露天堆在田間地頭,也不會成為污染源。
其次是養殖糞污堆肥成品的經濟效益好,既然可以作為肥料安全還田,就有廣闊的市場需求,而在實際的農村經濟中,養殖場的新鮮糞污一般是不值錢的,兩者兩比,堆肥就有了更高的經濟效益;而且相比烘干,利用生物菌及自身有機物屬性自然發酵的堆肥,幾乎沒什么能耗,成本自然也大大降低。
其三是在安全還田以及肥效上,養殖糞污堆肥優勢明顯:首先是養殖糞污經過高溫發酵,腐熟徹底,蟲卵、草籽、致病菌大部分都被殺死了,使用起來更安全,不用擔心土傳性病害傳播以及根結線蟲等的危害;其次是經過充分腐熟的堆肥,使用到地里不會二次發酵,不會對作物造成熱害和氣害;第三是養殖糞污堆肥到最后已經是非常優質的腐殖質了,長期使用,可以極大地補充土地有機質,提升土地保水保肥能力,提高作物果實品質,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(四)
結合我們國家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現狀:中小型規模居多,舍不得多投資;只關注經濟利益,極少關注環境和社會利益;粗放經營,隨波逐流沒有規劃,等等,如果想走種養結合的路子,實現種養的無縫對接,實現農業生產的完整閉環,做到循環順暢,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同步增長:
首先最需要的就是國家的引導和扶持,以及強制的環保法律保駕護航。國家引導主要是培養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,只有普通百姓環保意識普遍提高,國家的環保政策才有機會落實更徹底,民間的監督力量才更強大,讓環境污染無處藏身;國家扶持主要是在環保技術創新、推廣上的財政支持,鼓勵科研機構、企業在環保技術上的投資熱情和創新激情。
其次是各大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。養殖糞污的處理和綜合利用,不單單是花錢的問題,更是技術的競爭,只有廣大科研機構參與進來,不斷優化糞污處理技術,我們才有機會變糞為寶,點糞成金。
第三是企業的商業化運作,資本的強大推動能力。好的政策和技術,是養殖糞污處理的基礎,要想全國發展進步,卻離不開企業和資本的強大推動力,相信隨著國內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,以及糞污處理技術的不斷進步,以及農業的廣闊前景,一定可以激發廣大資本的參與熱情,助推循環農業的發展。
第四是新型農民的培訓培養。作為養殖糞污的產出主體和堆肥的使用主體,農民對糞污處理和使用的認知水平及參與程度,直接決定了養殖糞污的前景。只有廣大養殖戶和種植戶參與進來,一個在前端養殖場把養殖糞污肥料化,一個在后端耕地里釋放堆肥的價值,我們的循環產業鏈才能更好地運行,真正實現我們的農業大循環經濟。到那時,很多人向往的田園風光,夢里老家,就會真真切切的實現了。